这个转变,一方面说明整个建陶行业的利润最高端、产品进化的方向,都在向微晶石倾斜,但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如此众多的“专业”微晶石,就真的那么靠谱吗?
行业内公认,微晶石的生产工艺与材质要求,可谓是建陶行业目前最为复杂的,和抛光砖、仿古砖等其他已经较为成熟的产品相比较,微晶石的成品率也是最低的。早早介入微晶石领域的欧神诺、远泰,都曾经在这个项目上交纳过高昂的学费,有过较长一段时间持避而远之的态度。而凭借着微晶石最终风生水起的博德、嘉俊,在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这个过程中,遭受过多少压力和挫败,其中历程亦是有苦自己知。
一个无需讳言的事实是,建陶行业公认的三大巨头,诺贝尔、马可波罗、东鹏,至今对于微晶石都保持了相当克制的态度。按说以这几家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储备,包括终端的网点建设,都是业内翘楚,但为何他们不去赶这波风潮?
或许是由于博德和嘉俊在微晶石领域中的确风光无限,因此大家都有意无意间忽视了一个问题:陶瓷行业,悄然之间已经不再是仅凭一个概念性的产品就足以支撑起一个品牌的阶段了。
纵观微晶石领域内那几家功成名就的品牌,其在终端的投入、品牌的宣传、设计的引导、品质的把控等等,无一不是下足了功夫。一句话,这个装饰效果富丽堂皇明镜可鉴的品类,就是用来营造奢华效果的神器,倘若没有一定的排场和氛围作为烘托,它又如何可以创造出“按面积贵过同尺寸液晶”的奇迹?
换而言之,你会在上下班的途中,去从一个神情鬼祟的人手中买一个便宜得出奇的名牌手袋吗?微晶石的成功,本身就证明陶瓷行业原本的一个认识误区:消费者总是需要更便宜的产品。或许,如果不是博德的坚持,行业内无人敢于设想,中国的建陶产品也能卖到如此价格———消费者并非是一味在意价格的绝对低廉,而是在意他是否从中得到了独一无二的体验,以及对比之下所获得的超值快感。魔鬼辞典所言的幸福,就是看到别人的痛苦所产生的愉悦,其实用来形容价格与价值,也是如此之贴切。
遗憾的是,一直在快速复制、低成本扩张的道路上飞奔的企业们,依然还是按照着过去的“成功经验”在制定自己的市场战略。蜂拥而上的“微晶石”,并非真正来自于生产技术和工艺的革命性突破,而是来自于食品造假般的中国式狡黠。“出厂价在100元以下的微晶石,可以负责任地说,表面的那层玻璃体,并非是一次或者两次烧成,而是干脆用专业胶水粘合而成。”有知情者如是说。
当每个人都看好微晶石的高附加值时,种种乱象也随之而生了。首先是一些原本不做微晶石的厂家,也迫于经销商的需求,在外代工。“他们赚得比我们还多,从我们这里拿回去,转手给经销商,就至少加价10块。”某代工企业如此愤愤不平地说。
而更有传闻,某些微晶石做得颇有口碑的品牌,由于产能不足,也把一部分订单下给某些“私抛厂”去生产。虽然OEM并非一定就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如富士康这样的代工企业,在制造端的精细化程度与成本控制力就受到业界特别的尊崇。可按理说,微晶石的生产和品控,应该是有着足够资金实力、技术储备、质量监控等综合实力的大厂才能染指的,它的各方面技术远未到行业共有的程度。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乱象?
“我们自己装修的房子,都没有用微晶石。感觉太过光亮,又太滑,而且容易产生划痕。”这是一个微晶石厂家的员工亲口对我所说的。其实,按照目前绝大多数微晶石的硬度来说,并不适合与铺装在地面上,但纵观许多微晶石品牌的展厅也好,终端导购的强力推荐也好,都甚少有提醒消费者尽量避免将微晶石用于地面———如何能够让消费者多买些价钱更贵的产品,才是我们整个体系所追求的,但这种导向,可以长久吗?
试想有一天,当被整个陶瓷行业疯狂推销出去的微晶石,出现大面积的剥落、划痕的时候,谁来为消费者的损失埋单?当消费者认定微晶石是一款中看不中用的不成熟产品之后,陶瓷行业是否还有余力面对石材的竞争?而当经销商深为各类微晶石鱼目混珠所苦之后,谁可以超然物外而独活?
瓷砖之家-专业提供瓷砖,陶瓷,瓷砖信息,瓷砖资讯和瓷砖新闻的专业瓷砖网站,瓷砖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瓷砖网上购物商城,敬请登陆瓷砖之家http://cizhuan.jc68.com/